1978年12月,聲討“四人幫”的戰鬥吶喊,革命文學史上的豐碑——《天安門詩抄》出版。
一九七六年清明節期間,英雄的首都人民以革命大無畏的精神,衝破“四人幫”的重重禁令,寫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詩詞,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,憤怒聲討萬惡的“四人幫”。這些張貼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,或在天安門廣場上朗誦過的詩歌,凝聚著人們的血和淚、愛和憎,是發自肺腑的戰鬥的吶喊,它們鼓舞著廣大人民群眾同“四人幫”作殊死的鬥爭。天安門詩歌在斗爭中發揮了廣泛深遠的影響,是矗立在我國詩歌發展史和革命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。
當年寫作或朗誦這些詩歌的同志儘管遭受了“四人幫”的殘酷迫害,這些詩歌儘管被“四人幫”誣陷為“反革命詩詞”而受到了查禁和銷毀;但是人民群眾仍然冒著種種危險,運用各種巧妙的方法,傳抄這些詩歌,珍藏這些詩歌。粉碎“四人幫”以後,首都群眾曾蒐集、整理、編印過多種天安門詩集。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《天安門詩抄》,由時任黨中央主席的華國鋒同志題簽(間圖片上題字),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童懷週根據其編印的《天安門革命詩文選》(正續編)選編而成的。為天安門詩歌的收集、流傳作出寶貴貢獻的童懷週還為這本詩抄寫了一篇前言。 《天安門詩抄》收入了六百餘篇詩文。全書分為三輯:第一輯,收古體詩、詞、曲、輓聯等;第二輯,收新體詩;第三輯,收悼詞、誓詞、祭文、散文詩。這本詩抄附有多幅珍貴的照片,分精裝、平裝兩種版本印行。
《天安門詩抄》背景
天安門詩歌產生於一九七六年春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的偉大的“四五”運動。在中國人民同萬惡的“四人幫”進行殊死搏鬥的歷史關頭,詩歌成了這場革命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直接戰鬥武器。就產生的背景、發揮的作用及其體現出來的文學與政治之間如此密切的關係來說,在中外文學史上,天安門詩歌都是罕見的文學現象。
一月八日,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了。噩耗傳來,舉國上下,萬分悲慟。然而“四人幫”卻欣喜若狂,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,不擇手段地壓制和阻撓人民的悼念活動,並肆無忌憚地散佈流言蜚語,繼續誣陷週總理,而在這些罪惡活動的背後,他們加快了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步伐。目睹“四人幫”的倒行逆施,早就被他們破壞國民經濟、摧殘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罪行激怒了的中國人民,在沉默中思索,在思索中前進,終於在清明節前後採取了歷史性行動。三月底,南京首先出現了反對“四人幫”、保衛周總理的大幅標語。接著,鄭州、福州、西安、太原等地的人民,也衝破了“四人幫”的重重禁令,以各種方式舉行悼念活動。對周總理的悼念,就是對“四人幫”的宣戰。人民的這一歷史性行動,在全國的心臟北京,規模最大,表現得也最為充分有力。四月五日前後,數百萬群眾匯集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,用淚水、黑紗、白花、詩詞、輓聯、花圈、誓言、講演、血書……表達對人民的好總理的刻骨銘心的哀思,怒斥和聲討“四人幫”的滔天罪行。那幾天,天安門廣場變成了莊嚴肅穆的奠堂和營壘分明的戰場,久蓄在人民心中的愛與恨,象火山溶岩一樣迸發出來。 “四人幫”在偉大的群眾運動面前,膽顫心驚,坐立不安,他們利用一切組織手段,動用所有的宣傳機器,妄圖撲滅人民憤怒的火焰。然而,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,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巧妙的鬥爭藝術,不斷地將鬥爭推向高潮。在這種情況下,“四人幫”為了挽救自己的厄運,動用暴力把“四五”運動中的英雄們投入血泊之中。偉大的“四五”運動雖然受到血腥的鎮壓,但在這場前進與倒退、革命與反革命、光明與黑暗的生死搏鬥中,人民是勝利者。人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鮮血,迫使“四人幫”徹底暴露了他們與人民為敵的凶狠嘴臉,在更大的廣度與深度上促進了全國人民的覺醒,從而為粉碎“四人幫”、結束十年動亂的光輝的十月勝利,準備了最重要的群眾基礎,在我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彪炳千古的一頁。
周揚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說:“歷史是無情的,也是富於戲劇性的。'四人幫'篡黨奪權首先從文藝戰線開刀,人民則用文藝的重鎚敲響了他們覆滅的喪鐘。”①作為“四五”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,在同“四人幫”英勇鬥爭的日日夜夜,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張貼了成千上萬首詩詞。這些詩詞的作者絕大多數是普普通逼的工人、學生、農民、戰士、幹部……他們以不可遏止的激情,在自己詩詞中表達了人民對周恩來同志的深沉的愛和對“四人幫”的無比的恨。當時有一首詩歌是這樣讚美這些詩詞的:
紀念碑前灑詩花,詩刊不登報不發。
莫道謠文篇篇載,此是人民心底花。
(《神州正演捉鱉兵》之十)①
正因為如此,它們在億萬群眾中就引起了強烈的共鳴:誦者聲淚俱下,聽者熱淚盈眶,讀者奔走相告,抄者廢寢忘食。它們像一團團烈火使人民心中的愛與恨越燒越旺,像一把把利劍刺向“四人幫”的心臟,在教育群眾、鼓舞群眾、揭露敵人、打擊敵人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“四五”運動被鎮壓,天安門詩歌被“四人幫”誣衊為“反動詩詞”,它們的作者和誦者、抄者都遭到了殘酷的迫害。然而人們並沒有屈服,在“四人幫”“追查”、 “銷毀”的道道“命令”面前,仍然冒著被打成“現行反革命”的危險,把它們藏在蠟燭裡,壁爐中,花盆內,土地下……使它們在“四人幫”垮台後得以重見天日。
在抄錄、蒐集、收藏、整理和編輯出版天安門詩歌的工作中,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童懷週(漢語教研室十六位同志的集體化名)和七機部五○二所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《革命詩抄》編輯組,貢獻最大。他們頂著“四人幫”的高壓,甘冒坐牢殺身的危險,蒐集並分別於一九七八、一九七九年編輯、出版了《天安門詩抄》、《革命詩抄》。此外,《世界文學》編輯部《心碑》編輯組、二一一廠等單位,也先後進行過天安門詩歌的抄錄、蒐集、整理、編輯和出版工作。
列寧曾經這樣讚譽過《國際歌》:“一個有覺悟的工人,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,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裡,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,言語不通,舉目無親,遠離祖國,——他都可以憑《國際歌》的熟悉的曲調,給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。
① 在“四五”運動中,天安門詩歌就具有這樣的作用。來自各行各業以及各地的數百萬人,素不相識,也沒有統一的組織和指揮,然而戰鬥的旗幟卻那樣的鮮明,意志卻那樣堅強,步調卻那樣一致,其奧秘就在於天安門詩歌中所表現的那種驚天地、泣鬼神的革命精神,深深地撥動著人們的心弦,把人們從思想感情上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。
表達對周恩來總理的無限熱愛和對“四人幫”的切齒痛恨,是天安門詩歌的主旋律。
《天安門詩抄》精選
五言詩五首
一
一夜春風來,萬朵白花開。
欲知人民心,且看英雄碑。
二
欲悲聞鬼叫,我哭豺狼笑。
撒淚祭雄傑,揚眉劍出鞘。
三
天驚一聲雷,地傾絕其維。
頓時九州寂,無語皆淚水。
相告不成聲,欲言淚复垂。
聽時不敢信,信時心已碎。
四
大鵬暝慧目,悲歌慟九重。
五洲峰巒暗,八億淚眼紅。
丹心酬馬列,功過任說評。
灰撒江河裡,碑樹人心中。
五
噩耗驚四海,哭聲遍九州。
碑如朔風嘯,哀似寒水流。
天亦為之痛,地亦為之愁。
行路原多難,此去更堪憂。
七言詩六首
一
京城處處皆白花,風吹熱淚撒萬家。
從今歲歲斷腸日,定是年年一月八。
二
雲水蒼茫意未平,中霄起坐慟無聲。
詩心一點寒梅血,獨吊重霄萬古靈。
三
素紙黑紗含慟剪,蒼松翠柏和淚扎。
誰言獻花是舊俗,明朝她死定無花。
四
故園風雨幾經年,大廈撐持靠擎天。
心志光明同日月,功勳蓋世重河山。
傾城人哭哀聲震,漫地花飛白雪翩。
空有如濤傷心淚,神鷹高逝永不還。
五
三千翠柏衛忠魂,緊束戎裝後來人。
熱血已教神州赤,頭顱再換宇宙新。
戰時方顯男兒志,沙場才見赤子心。
丹心誓補前人願,誰懼馬革裹全身。
水調歌頭
少壯扶老弱,街市倚欄杆。萬民敬肅哀泣,不知北風寒。
慟悲震天撼地,靈車駛動何忍,軋碎我心肝。求阻擋不住,
恨哉八寶山!
聲已嘶,淚流盡,哭蒼天。長安道上西駛,一去不復還。
怎憶當年載舞,曾迎賓友元首,此路仰慈顏。何處尋總理?
忠魂遍山川。
滿江紅
天亦垂淚,是人豈能淚不揮?紀念碑,花圈林立,輓聯素圍。
灰撒江河濤澎湃,骨落青山峰崔巍。功勳卓、永垂青史冊,
壯經緯。
繼遺志,銘教誨,辨真偽,識妖鬼。與賊決鬥,勇棄安危。
痛吊猶覺公健在,光輝榜樣育新葵。億萬眾與你肝膽照,
英靈慰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